柳传志首度披露并购IBM PC内幕 并购成功缘于杨元庆坚持 联想宣布并购IBM的PC业务两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时,美国《商业周刊》昨天发表了对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的专访。柳传志首次披露了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时的内幕,称当初如果没有杨元庆的坚持,这项交易就不会成功。 柳传志表示,他本人在最初阶段对于并购IBM的PC业务能够成功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公司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也认为不应该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但杨元庆随后又发起了一次董事会,并详细向股东阐述了应该收购的理由,正是杨元庆的坚持以及清晰地回答了如何让IBM PC业务扭亏为盈和两家公司整合的问题,最终打消了董事会成员的顾虑。 相关阅读:柳传志称当初仅杨元庆支持购IBM PC 赛迪网讯12月5日消息,联想前任董事长柳传志日前接受了《商业周刊》的采访。柳传志称,当初要是没有杨元庆的坚持,联想今天就不会成功并购IBMPC。 此外,柳传志还对杨元庆为什么不担任CEO,以及为什么“开除”前任CEO史蒂夫-沃德进行了解释。 以下是此次采访的剪辑: 问:联想当初是如何决定并购IBM PC业务的? 答:要迈向国际市场,联想有两个选项:一是通过并购一家国际性公司, 二是靠自身实力逐渐打进国际市场。我们最终选择了接触IBM。当时,我本人对这一决定并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召开了一次董事会,而董事会成员中没有一个人完全支持该决定。原因是联想已经足足走过了20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没有人希望冒这个险。 但是,杨元庆随后又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并说明了他支持收购IBMPC的观点。可以说,如果不是杨元庆的坚定不移,联想是不会做成这笔交易的。事实上,董事们的最大顾虑之一就是如何使IBMPC业务扭亏为盈;其次是两家公司的整合问题。而以杨元庆为首的团队清晰地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股东们的顾虑。 问:如果说杨元庆是这笔交易的建筑师,那为什么他不担任CEO,而是担任董事长呢? 答:这个决定在交易达成前就已经决定了。如果要想使新公司取得成功,CEO必须由外国人担任,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人。因此,公司很早以前就决定由杨元庆出任董事长一职。当时,我们还讨论过董事长和CEO之间的关系问题。 问:为什么要更换史蒂夫-沃德呢? 答:史蒂夫-沃德已经实现了他的目标,并且是很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在整合的初期阶段,各项过渡工作进展地很顺利。但是,当该阶段结束后,公司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一名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CEO。 问:当听说美国政府限制联想PC从事机密工作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答: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很失望。众所周知,联想并不是由中国政府控制的。在我们的董事会成员中,三名来自美国和欧洲,三名来自香港。CEO是美国人,还有30%的高管是美国人。因此,美国政府对安全上的担心是毫无道理的。 我们认为,联想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可更糟糕的是,没有人听我们解释,也不愿意来了解我们。我要指出的是,在90年代之前,中国的关税是很高的,并且通过授权系统来限制计算机和软件的进口。 但到了1993年,中国政府降低了关税,同时也取消了授权制度。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国际品牌的强劲挑战。但当时,联想并未请求政府给予支持。相反,我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为我们认为,开发市场的策略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