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博客 圈子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论坛
价值源于交流与分享
会员区:
登陆ID 密  码
功能区: 公告建议 | 帖子搜索 | 管理团队 | 荣誉版主 | 帮助手册






 项目型组织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科技项目  项目化管理  管理软件  资格认证  职业休闲
EPM体系与流程 综合集成管理 总承包管理 IT软件开发 项目型制造 P3E/P6 PMP | PgMP 职业发展探讨
组织与人力资源 进度,范围,成本 国际工程 生物制药 专业服务 微软PROJECT IPMP | PRINCE2 管理学堂
项目管理信息化 团队建设与沟通 房地产 汽车设计开发 生活项目 PowerOn专版 软考项目管理 英语角|读书版
多项目与大项目 质量与风险 监理与咨询 手机数码 文体娱乐 注册建造师 房车吃游
PMO建设与管理 采购与合同 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硕士 闲聊版|商务版
俱乐部北京 | 大连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南京 | 山东 | 上海 | 深圳 | 四川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 申请成立 TOP榜精华 | 最新 | 最热 | 会员

版面信息

说明:手机数码,客户与市场驱动研发,做好项目管理与产品管理是核心

本版版主

andyplay
登录:2015/1/6
次数:464
注册:2004/7/19
发帖:674

俱乐部导航

北京大连福州广州杭州
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川
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华师大CTO学院:科创生态建设与创.
宏发电声江玫瑰谈PgMP:“下好一盘.
PgMP:交付能力与创造未来的项目管.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直播|产品经理的四大核心技能提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更多:

推荐信息

·项目经理沙龙俱乐部
·推荐项目管理公开课程
·联盟VIP会员服务
·联盟99元大课堂
·建造师课程辅导免费试听

社区圈子

集团企业生态体.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生态系统体系下.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施工总承包管理
圈主:fylm9999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IT项目管理圈
圈主:lepu29341
行业:IT软件

HG信用盘0出租
圈主:de123
行业:综合应用

联系社区管理员

咨询电话 010-82273401/11
斑竹申请 admin@mypm.net


版权所有 © 2003-2004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 
最佳显示模式:1024*768像素
项目管理与PMP认证
漫谈web3.0是一种思想的进步标签 [发表于 2006/12/8]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1745   
说web3.0之前先说说web2.0

Dion Hinchcliffe在其博客中提到了下一代互联网应该具有的元素(如下图所示),他所做出的这个图标是基于O'Reilly's What Is Web 2.0,Wikipedia Definition for Web 2.0 ,Richard MacManus Defines Web 2.0 in February, 2005 ,The "Official" Web 2.0 Compact Definition ,A Cumulative Web 2.0 Definition,Jeff Clavier Tries His Hand At Web 2.0 Definition,I Give Web 2.0 Explanation A Try,Paul Graham Weighs In On Web 2.0等web2.0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国内的web2.0研究者认为,web2.0的一重要理论是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所创立。"在人脉网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可以达到目的。"这是个可怕的数据,因为六度分隔理论的数学解释是:如果每个人平均认识260 人,其六度就是2606=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倍。关于web2.0的要素(Element)也有多种说法,笔者比较赞成的是象这样web2.0 checklist的说法,如果觉得这个麻烦,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你的网站地址输入到 James Britt搞的Web 2.0 Validator : We're the dot in Web 2.0,检查一下便知道。比如输入笔者的博客http://wangpeipei.yculblog.com/)可以看到N多的"NO"。在 James Britt提出的52个标准中,笔者的博客仅仅符合了8个标准。

很多人对web2.0不屑一顾,比如有VC就这么说,web2.0应该投降,他的理由是"web 2.0做为一种应用的成功并不代表其商业成功,因此web 2.0公司应该虚心的向有成熟商业运作能力的公司投降。"也有互联网观察者把2.0的概念延伸了很多,比如东村吉普赛的黄兄就提出,只有web才可以2.0吗?于是乎有了SP2.0(Service Provider),笔者也参与了这个讨论,并模仿制作了一个图片。

在web2.0广受业界关注下,web3.0又出来了,那么究竟什么是web3.0呢?

我看web3.0:3.0是一种思想的进步

当web3.0处于初期的时候,很多人对此发表不同的观点:

纽约时报对此的解释是(转自博友木的,在这篇文章中有引用:Web3.0的"初步概念"), "Referred to as Web 3.0, the effort is in its infancy, and the very idea has given rise to skeptics who have called it an unobtainable vision…"

Mezi.Bulunbulei博士在其博客中这样写到:"web3.0,就是让个人和机构之间建立一种互为中心而转化的机制,也就是说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机构,机构在一定的环境下也可以像个人一样,拟人化的进行他们的商业行为,而进一步拉近和网民的距离……"

有文章这么来描述web3.0,"web3.0的最大价值在于,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市场需求。"基于此得出"web3.0会变成一种全员营销的模式,参与者与网站共同获利。"这样的结论。

Qiantu.org认为,"其实很简单Web3.0将是语义网的天下,按照雨禅的说法应该还加上P2P,但P2P只是一种信息传播渠道而已,而语义网则是根本上改变信息的产生和组织的。","2.0已经是以用户为中心了,3.0似乎应该是以用户信息需求的最大满足为中心了。",于是得出" 新瓶装旧酒,但愿能让这酒卖的更好些。"

土豆空间的博友认为,"web3.0跟web2.0一样,仍然不是技术的创新,而是思想的创新,进而指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也有网友这么来调侃web3.0的,说web3.0就是"吃喝买卖随己"。

看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我个人而言,我首先认同土豆空间以及东村吉普赛在博客中所描述的观点,无论是web2.0也好,web3.0也好都是一种思想的创新,这也符合纽约时报所谓的web3.0是开拓视野的观点。方兴东在其博客中引用了Dion Hinchcliffe在其博客中用到的这样一个图片(如下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文中Dion Hinchcliffe说, "Web 2.0 Is Much More About A Change In People and Society Than Technology…But this is still just another aspect in the way that we, ourselves, have changed the way we use the Web. …"(web2.0相对于技术变化来说,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变化显得更加多一些…web2.0使我们改变了我们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方式…)。

谈到Web3.0我的观点是,相对于技术而言,的的确确web3.0让我们再度开拓了视野,基于此,我在Dion Hinchcliffe关于"Web1.0 VS Web2.0"的图片的基础上,制作了我理解的Web3.0的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实际上我想要说明的的是,对于互联网来说每个10年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Web2.0的有少量用户产生内容,再有BSP也好的平台提供商提供内容发布。但到了Web3.0时代,这项革新则变成所有的内容产生,发布都有用户来完成,而BSP等平台商仅仅是提供一个媒介罢了,才能真正实现 collective intelligence所保护的包括技术因素在内的更多的思想的因素。

就目前而言,要实现collective intelligence尚且有些困难,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从Web2.0时代的"Read-Write Web"到Web3.0时代的"Write-Read Web"也行并不仅仅是一个"写"(Write)与"读"(Read)谁先谁后的简单排列。我期望这一切在十年后(2016年)真正实现。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楼主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dracula


职务 论坛坛主
军衔 少校
来自 北京
发帖 288篇
注册 2006/7/18
PM币 3947
经验 1402点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