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会发现Google的品牌现在已经强大如“宗教”了,搜索引擎这个产品是否还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撑这个“宗教”品牌呢?畅享网软件库,选型好帮手一个金币兑换一块钱,购买心仪的数码产品 Banly谈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疑惑 说:“其实google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你点一下,他就活过来一次,结果出来,他就死了。” 我也有感待发了。我想说两点问题—— 首先,我觉得即使Google搜索的生命周期真如此短暂的话,其实也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假如依据此种方法来定义产品的话,那么Google搜索引擎的产品线都是无穷尽的——每一个用户点击每一个关键词的搜索其实都可成为一个产品。 有如此丰富的产品线,而且每一个产品生命周期还都是循环往复的,我们又何必担心每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短暂呢? 其次,我认为Google的疯狂产品创新不是为了搜索本身的产品生命周期,而应该是为了品牌生命周期。 Google所建立的品牌,本质上就是基于用户的每一次搜索,也是每一次应用Google产品的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印象。而依赖这种印象,又作用于消费,让一次性消费转化为长期消费。 Google所吸引用户的本源其实是自身搜索引擎技术和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如果我们单独看“比较优势”的话,那这种优势是可以被复制或超越的,这样Google的品牌也就会被弱化,部分用户也就会转移。但是,我们不能孤立的看技术和产品。 Google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异的、形成粘性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应该是品牌。 这就是为什么BAIDU市场份额即使也很高,但无人称其为“百度宗教”,而Google却成为“宗教”的原因。 SEARS集团的John H. Costello 曾说过:"竞争对手可以复制你的产品和营销手段,但是他们不能窃取你的成功品牌." 他的话也佐证了品牌超越于产品本身的价值所在,也证明了品牌的不可复制性。 我们再按照传统的方法,把Google的搜索引擎的整体当作一个产品。我们会发现Google的品牌现在已经强大如“宗教”了,搜索引擎这个产品是否还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撑这个“宗教”品牌呢? 我觉得,即使Google再不断的更新搜索引擎的技术或产品,但是它已经不足以支撑品牌了,Google的品牌需要更多鲜活的元素来丰富,需要更多的元素去构筑用户的想象空间和体验行动,需要更多的新元素以延长自身的品牌生命周期。 这就是Google现在开始谋求在搜索引擎的基础上去实现产品线延伸——Gmail、Gtalk、Blogger、WebOS……乃至开始尝试纸媒市场。 Google的创新不仅仅是需要多元化规避风险,而更需要多元化构筑品牌。 PS:Banly最后说:“常听市场人说,用户需求,就象那天上的浮云,那么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云中。” 我想说:“如果真的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用户需求即使是浮云,也是触手可及的,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