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网罗精英,企业纷纷投入人才培育竞赛。张同学刚从龙潭渴望园区“基础类比电路设计班”结训,大学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他,透过宏基电脑的开班训练,已经比别人多了一份技术优势,取得令人羡慕的lC设计工程师资格。更好的是,宏基还帮他找到省钱之道,透过政府赞助计划,他只要付一半课程费用。 当了三年的小职员,王先生从未想过自己能担任管理职,经面试合格,并在灿坤一年半的完整干部训练,他将有机会前往大陆分店独当一面。 今年高中毕业,曾获得台湾钢琴比赛冠军的李同学放弃攻读乐理,选择就读交大电机。因为联发科、台积电等竹科大厂将出资新台币数十万赞助他出国进修实习。 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仅求才,更要育才。“人才难寻,企业开始向下扎根,”交大校长张俊彦表示。 育才从产学合作开始。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企业与大学院校合作日益紧密。 以台大为例,除了成立育成中心与企业交流、成立教授产业联盟,以及教授创业外,企业出资赞助前瞻性研发更成为重要合作模式。 台大电机学院院长许博文肯定企业投注校园研究的成效。过去五年台湾在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半导体学术论文发表会都被三振出局;自从联发科在2001年投注1亿元在台大设立实验室后,今年便上了两篇学术论文。 除了赞助先进技术,企业为了求才更开始“自力救济”。 高学历已不等于人才高竞争力,许多企业相继设立人才培育中心、奖助就学金及建立业界技职认证制度,企图缩短产业需求素质与人力供给面素质落差,达到“人才产业化”目的。 科技产业首先感受到人才不足_的窘境,lC设计尤其为最。国立交通大学电机资讯学院院长吴重雨指出,lC设计整体人才供需约有四成落差,其中软体程式人才落差更达五成。因此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率先大规模投入企业资源,打造人才培育工程。施振荣对于培育科技人才一直怀抱理想,他认为,能把企业经验不留一手地传承给新生代,是他退休后的心愿。 第一招:不留一手,开班授课 施振荣渴望宏基IC设计学院实现他的理想。这座整合产、官、学资源的人才学院,将培育未来3~5年内所需领域(包括类比IC开发、混合讯号以及系统工程等)的IC设计基础人才,师资来自大学院校与科技厂商主管,并可获得职业局辅导,补助进修经费。 6月正式开班授课的设计学院,目前已有首批毕业生,学生不仅来自学校,也有学员来自业界。 宏基基金会教育训练处处长苏修正表示,与其抱怨人才不足,不如自己培育。他认为,产业界将成为人力资源向上提升的主要动力。 第二招:量身教育、奖助进修 为培育精英,企业不但开班授课,更深入校园、出资赞助优秀学子,奖励求学。 交通大学电机资讯学院9月将成立电机资讯学士班,透过大学甄试,招收30名优秀的大学生。称这群大学新生为“天之骄子”并不为过,因为他们结合了产、学两方的资源与期待。 校方不但整合100多位教授心思,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课程,更结合台积电、联电、矽统、友讯、瑞昱等科技厂商成立“资源顾问团”,赞助每位学生15.000美元奖学金,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进修实习。联电代表、矽统科技董事长宣明智表示,培育下一代人才,企业必须义无反顾。 第三招:华山论剑、拔擢新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http://bbs.taoke.com/showtopic-2579.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