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质量与风险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难界定的知识领域,对n项目尤其如此,这里,我们可以认为质量是与一开始所确定的项目范围和目标的一致性,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项目满足它应该满足的需求。因为项目的主要客户(包括最终用户)是项目质量的最终裁定者,因此,和他们建立良好关系,清楚他们所理解的质量的真正意义(包括在一定基础上的正确引导),对于质量管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为了更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风险,这一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对项目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但是还没有发生。也正因为此,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常常被忽视,但却对项目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本项目在质量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建立并贯彻全面、严格的质量体系 项目经理在考虑项目的质量目标时,主要考虑了项目的如下主要特点: l 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由通软公司成熟的软件产品实现,部分功能需要重新获取需求和开发; l 客户方组织结构复杂,系统实施将占据较大工作量; l 用户原使用的国内另一软件厂商的财务软件的数据需要转入新系统; l 在系统实施和开发过程中,原需求进行变更的可能性大。 综合以上几点,项目组制定了项目的质量管理策略和措施。 在系统的实施工作(包括咨询、需求调研)中,项目组明确了主要的质量目标: l 二次开发的范围与需求分析报告一定要双方确认; l 软件系统升级和原财务系统数据转入时,采取“试点一总结—推广”的策略进行; l 在每个实施阶段明确里程碑,并进行阶段总结,总结报告要求双方确认; l 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培训、模拟运行工作; l 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向用户反馈,获取用户对系统的质量评价以修正具体的质量目标。 在系统的开发工作中,项目组主要采取了下列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措施: l 根据公司的标准软件开发过程,确定符合实际的项目软件开发过程; l 重视测试工作,软件测试人员从项目早期就切人项目工作,开始实施测试计划,编写各阶段的测试用例; l 项目设立专门的质量保证小组,负责检查项目组对各类开发标准、规范、规定的执行情况,并向项目的管理者报告; l 制订严格的发布标准,只有符合标准和通过软件发布配置审计的产品才允许发布。 由于项目组较好地执行了以上所确定的质量标准,项目的实施和软件开发过程都保证了较高的质量,表现为用户满意度较高、质量检查和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减少、工作返工较少等。 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 本项目采用了风险计划管理列表的形式来对风险进行管理和跟踪,同时,对风险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管理。 要指出的是,本项目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阶段采用了统一的列表来对风险进行管理,对列表定期进行跟踪和更新,这就保证了风险溯U、风险估计、应急计划等各过程的一致性,见下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风险识别 识别潜在风险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项目经理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这项任务。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后果、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按照风险的特征进行归档,评估风险对项目在整体上产生的影响,包括: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对项目质量可能造成的损害、解决风险所需要的资源和成本等,然后收集、整理可能风险,形成项目风险列表,见下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风险分析 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后,需要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风险在什么程度上是可控的?依据可能性与影响评定优先级。 风险等级: A级——有极大可能发生风险,并且风险一旦发生对项目将造成致命影响。 B级——有可能发生风险,或者风险发生后会产生严重后果。 C级——有可能发生风险,风险发生后对项目产生影响,但不会造成项目停滞。 D级——风险发生可能性不大,或者风险发生对项目的影响很小。 E级——几乎不可能发生,或者发生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极其轻微。 3.风险对策 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实施方案。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项目策略与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例如使用稳定成熟的软件,抽调有经验的人员进项目组,由代理商承担售后维护服务等。 4.风险控制 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 风险控制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对已发生的风险、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去。 最有效的风险监控工具之一就是“前10个风险列表”,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风险监控活动,是按“风险值”大小将项目的前10个风险作为控制对象,密切监控项目的前10个风险。每次风险检查后,形成新的“前10个风险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