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华彩咨询的博客 访问该博客)
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
联系作者:mars.bay@china-co.com
13818181068
当然风险管理还有一个理论基石,著名的分析工程师海恩指出来,每一则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以上轻微的事故,和300起未遂的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风险是可以被管理的,至少有些风险是可以被管理的,你可以从轻微事故、先兆和事故隐患里面,这几个层面解决它。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故,这个风险要消灭在萌芽状态,甚至消灭在酝酿状态,或者消灭在过程状态的话,因为不同的风险,你必须进行不同的处理,有些风险你从隐患上处理的话,成本太高了,那你要做太多工作,有些从未遂先兆上管理的话,那你信息量可能也太大了,总之越往后面走,你花的工作越少,可能风险发生以后,你要做的工作越多。海恩法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给我们指出来了风险,至少有些风险是可以提前管理的,有些风险事中管理,有些风险发生了再说,因为工作量,你的监督,评价的量也不一样。
其次它揭示了风险这么一个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随机的,是无形的,但是至少其中有一些风险是可以被测量和管理的,所以可以用一个体系去对它进行管理。国资委的几次思想背后,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首先要求我们在证监会,在法律上,我们出台了各种政策规范指引,你最起码要合规,合规是一个最低门槛。其次呢,尽可能获得更高效益,提高经营效率,把内控和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经营当中,降低对不确定性经营目标的影响,提高执行力,提高收益,国资委要求我们合规性内控做完以后,直接拔高到管理型内控,甚至战略型内控,价值型内控,甚至一步到位,直接从管理型内控做起,像我们这次给浦发做的话,就没有走合规型这条路,直接就高屋建瓴。当然国资委认为,最高境界是增加股东价值,如果增加股东价值的话,要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战略目标制定过程当中,在战略管理过程当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有些风险可控,有些风险不可控。而通过风险管理来增加利润,把风险作为增加利润的一个尺度,优化内部资源的分配和投资者决策。所以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的演进,不但要解决正确地做事,还要解决做正确的事,这是一个进程。
内控和风险有差异,你们只要记住,内控是风险的青少年期就好了,风险是内控的成年版,他们之间有这么一个关系,因为风险也是跟企业有关系,企业小的时候,其实所面临的周边风险也不大,风险的波动性也小,一个小铺子,其实面临不了很大的风险,企业的风险和它的经营范畴竟然是成正比关系,所以企业较小的时候,以及不太大的时候,内控足以适用,甚至一个简单的合规性内控足以适用了,再大一点,要管理型和战略型内控,再大一点,或者所遇的环境再激烈一点,内控就不够用了,所以企业就会出现一个混合型企业,有些风险靠内控去搞定,可固化的,还有一些动态的风险,要用风险管理体系去解决,所以到这个境界的时候,风险管理就登台入室了,到那个时候,大家也不要以为,进入到风险管理,内控就消灭了,没有,内控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就像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一个企业有人事部,那人事管理基本上应该有落实点,一个企业设了人力资源部的话,是不是人事部要被消灭了,不是,人事工作融化在人力资源管理里面,作为一个底层和基石。
我们必须理解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搭建的一个重要性,第一,我们发现风险管理工作被专业化、职能化了,为什么被专业化、职能化呢?就是过去战略部、投资部、法务部,每一个部门都分头在管风险,即使风险管理工作零乱、零碎,没人牵头,又没有一致的风险管理策略,而且各个部门面对不同的风险,大家互相不通气,现在我们干脆把它集中到同一个部门,牵头来管理,当然就像人力资源管理一样,是有一个牵头管理部门,但是由这个部门制定政策和框架,是由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实施这个具体的风险管理,只不过这个部门做其中的一个政策制定,和统一的牵头组织工作而已。另外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使大型企业的决策起到怎样的变化呢?因为大型企业的决策,一般是党组会决策,是要求集体决策,而这些领导人们,如果对这个事把握不准的时候,宁可拖一拖,一拖就贻误战机了,但是让这些领导人们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贸然签字,也不吻合他们的利益,所以有了风险管理以后,至少他们可以免罪了,就敢大胆地签字了,走风险程序,和内控是一个概念,而且更活泛,因为风险管理还把动态风险都评估了,只要风险管理部出具意见了以后,那么最后风险管理部要负法律责任。
另外风险管理使得我们可以获得额外的控制权,和刚才一样,告诉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本来已经授权给他了,500万以下投资你自己投,那么500万以下我们就失控了,但是我们现在投资,今年重点要管的风险,10万以上我们就要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这样等于变相收了权,把以前很多收不上来的,收上来了,全面控制是这个概念。风险管理体系使我们的体系进行系统的积累和提升,通过专门研究风险,和风险跳舞,研究风险,打量风险,深入风险,和风险交朋友,然后使得风险成为经营的自然垄断条件,什么是成为经营的自然垄断条件呢?就是因为我更熟悉风险,所以我能从风险里挣到钱,风险本身成为一个壁垒,你害怕风险,而我喜欢风险,我不仅喜欢风险,而且能从风险里挣到钱,不仅如此,我在与风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使我的风险处理能力提高,这是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越愿意和风险打交道,越对风险有了解,越能够处理风险,驾驭风险和风险理财,越不愿意和风险打交道,越厌恶风险,而慢慢地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说大企业,都喜欢挣有一定门槛的钱呢,因为任何企业都能进去,无门槛无壁垒的行业,最终按马克思所说的,利润就会趋向于平均化,只有有一定壁垒的经营门类或产业,最终才可以实现高利润,风险就成为另外一个垄断条件。有些也没有政策,中央也不保护,但是仅仅因为有风险,所以很多人不来抢,你专门经营这种事情,所以搞得你很高利润。
最后对风险的理解,使得我们对发展多了一个维度。客观地说,过去我们做战略的时候,老是想着怎么回事呢,老是想把变化固定化,通过对预测,通过假设,通过长期的远见,使得企业虽然世界在变,而我们公司走的是一条稳定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路,这种战略思考就是,这种思想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性的,高度不确定。所以风险管理给了我们一个思考什么呢?有一部分风险我们可以用固定的东西来处理,强化战略的可达成性,战略环境的稳定性,积极营造一种稳定的环境,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企业毕竟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对这些不确定的东西要积极应对,就出现了一手固定,一手变化,一半固化,一半动态的这样一种新型管理,可以说风险的出现,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使整个企业对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传统上企业就是外部变,我内部刚,以刚克柔,以不变应万变。但现在企业出现了其中一半是刚的,另外一半是动态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就是随机的。就是一半是正式组织,一半是非正式组织,一半是战略管理,一半是风险管理,一半是长期政策,一半是抓机遇,就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这个可以说事实上给了企业非常好的发展思路,以后的组织一定是这样的。比如说英特尔,一面是强大的产业控制,英特尔事实上因为它可以塑造一个规律,它的对于产业的影响力已经到达了,对它来讲基本上是一马平川的,不确定性可以被它转化为确定,但是另外一方面,英特尔有100多亿美金的风险投资公司,他整个资金有100多亿美金,投一些和英特尔几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其实你看,他做确定的,他看得见的芯片产业,因为他对它太确定了,但是他知道世界是多变的,所以他就发一些歪财,这就是典型的被风险管理改造过的战略,等于一个人神经分裂了,有两元,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这是很难理解,但是又很正常的一种发展。
作者简介:
华彩咨询集团董事,曾历任国际咨询公司与多家集团型企业高层,有十余年的咨询经验。目前担任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等学府总裁班客座教授,多个省市国资委、经贸委的管控顾问,同时他还是多家超大型企业集团的独立董事。华彩咨询已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母子公司管控高峰论坛,2007年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第二届、第三届论坛,并发表中国母子公司管控百强排行榜。他带领华彩研究院,集中于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研究,跨越集成和调和,范式创造式地全新创始了“母子公司管理”、“国家管控”、“四层级战略”、“组织智商”、“管理型企业文化”等管理体系。
他带领的咨询团队已为近400家集团型企业提供母子公司管控咨询服务,包括中石油集团、中粮集团、中船舶集团、东方汽车集团、宝钢集团、中集集团、沙钢集团、华立集团、广厦控股、紫江集团等。
个人专著:
《咨询的力量》、《总裁制造》、《组织智商》、《母子公司管控109问》、《国家管控》。系列管理音像教材:《母子公司管控系统篇》《母子公司管控职能篇》、《总裁修炼》、《组织智商》、《国家管控》等。
——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 白万纲
中国首席母子公司管控专家。
兼任中石油集团、中粮集团、中移动集团、中集集团、华润集团、沙钢集团、华立集团广厦控股、紫江集团的战略顾问。
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欧商学院总裁班客座教授。
1996年起,白万纲老师开始致力于管理咨询事业,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了“母子公司管理”“四层级战略”“组织智商”“成长管理”等管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