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hzqhy的博客 访问该博客) 最近看了一本《问题背后的问题》,虽然内容并不深奥,也没有高深的理论,可浅显的事例,生动的阐述却使人读后收益非浅,作为一名移动基层管理人员的我开始思考: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吗?我的个人责任是什么?
在此我摘下了书中的一些警言与大家分享:个人责任的重点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变,或是改变他人,而是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况;个人责任不是抱怨团队,而是要充分认识个人的力量;个人责任感的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差异;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选择,不但有责任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要为做出的选择负责;你我无法改变他人,也往往无法控制环境与结局,我们真正能够掌握的,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说到做到,心口合一,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生命将更充实、更愉快。
书中提到了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好问题:我能做什么?我想到了三个答案:我能带领团队创建崭新的未来,我能和团队一同保障KPI,我能应付领导交待的一些事情。我能带领团队创建崭新的未来,这样的管理人员会很投入自己的工作,他会关注团队的方方面面,关心所属员工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他能站在更高的位置考虑问题,他就象书中的雅各布那样超范围地工作,当然也会象雅各布一样收获颇多,会得到单位、同事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一份成就感和收获了一份好心情。我能和团队一同保障KPI,这样的管理人员有能力开展相关工作,但他只愿完成“范围”之内的事情,不愿多做一点分外事,他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他的业绩肯定是平平的,于是在这样的平淡中激情和创造能力也会一点一点地被抹平,我可以肯定他的生活也会是平淡乏味的。我能应付领导交待的一些事情,这样的管理人员是迫于上级和其它业务管理层布置才进行工作,似乎工作是为领导而做的,有时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是看你的面子才去做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态度能把工作做到几层好呢?还有一种更为可怕的想法:“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其实这样想法的人他不知道什么都不做的风险有多大。
我能做什么?我想到的三个答案都是涉及的个人责任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选择,不但有责任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要为做出的选择负责。”我们选择了移动,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要对工作负责,要对自己工作的这个团队负责,更要为自己负责。我们主动地在团队管理中去做一件事,肯定会碰到困难,也许还会失败,但至少我们也得到了一份经验,今后的工作会少走弯路,会信心更足;如果你得过且过地、甚至以“不做不错”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你只能是活在过去、停滞萎缩,很有可能被淘退。书中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有一位金融机构的高级领导人告诉我:“有时人们对我说:‘我不想冒险。’我就跟他们说:‘最好还是冒点险吧,因为在本栋大楼中,此刻有十几人正坐在电脑前,企图把你干掉!”我们想想吧,此刻有谁企图把我们“干掉”?
书中的一组填空题很有意思:无能的业务员责怪顾客,无能的父母责怪子女或老师,无能的经理责怪员工,无能的员工责怪上司!想一想我们的实际情况:有时基站建不下去,工程就抱怨区县支撑不到位,区县就抱怨外部怀境太差;有时优化指标不好,就抱怨工程支撑不力,维护保障不好……责怪只能扰乱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手中的工作变的更糟,使我们的心情变的更坏,使我们变得更无能。在一个团队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协作、互相支撑,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当然我们如果经常争吵、抱怨、推脱、对抗,只会内耗我们的精力和生命,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移动的员工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我把书中“克服‘小媳妇’心态”的几个错问题改了一下:为什么移动工作这么忙,不挤点时间让我学习?为什么不请个高级工程师来指导我或经常派我出去进行专门的培训。为什么不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为什么公司领导不给我更多的支持?我们这样“喋喋不休”地提过类似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的业绩和成功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外界因素左右,但关键的还是你自己,你的心态、你的行动、你的责任心决定了你的得失成败。
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责任,我们选择了移动,就应该为这份选择负责,否则会一辈子不安心不顺心;我们需要的是合作,网络部内部的通力合作,网络部与区县的无缝合作,网络部与市场的全力配合,这才真正体现了石总的“六加一”以及公司的“市场引领、市场支撑、四轮驱动”的指导思想,眉山移动公司全体员工通力协作、互相支撑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们需要的是共赢,随伴着公司的发展,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和良好的感受成就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这样一个愿景:我们的眉山移动不会再有互相指责、推脱、拖延和彼此对立,而是激发彼此的至善之心,彼此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让美好的事情不断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