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复习的时候,在网上看了很多牛人的复习心得,如今我也把这段经历记个流水账,希望能对正在努力通过考试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2004年11月的时候,我终于下了决心花了4800大洋报名了某项目管理pmp考前培训。后来发现我报名费高了,如果2个人报名就能便宜300元,人多的话能更加便宜,这年头,什么时候都讲究团购。报了名领了教材,3本书,包括pmbok2000的中文和英文,还有老金的那本《如何..》。基本上11月我就在闲暇的时候把pmbok翻了一遍。感觉是没有什么看不懂,也没什么看得懂,都是一些空话。 12月开始上课,一共5天,课程比较轻松,这主要是由于老师的演讲风格,将理论结合经验。但是从对pmp应试的实用性来讲,作用不是很大。在上课的同时我就是把没有看完的pmbok继续看完了,当时课下留了作业,要求跟着进度把金书的题作一遍,前3章我做了,错误率不高,但是很多出错的题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听说金书很多题的答案都是错的,所以我就没有深究。 1月份,课上完了,开始自己复习。由于1月22日有模拟考试,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模考前把金书的题做完一遍。一边做题,一边看书。目标是完成了,不过囫囵吞枣的,没有什么成效。一模的时候赶上公司开会,没有去现场,要了一份卷子,自己在家做的。断断续续的做了一个礼拜。结果是130分,但是因为拖延时间太长,不说明问题。 2月份过春节,还是没有紧迫性,把1模的错的题看了一遍,但是还是像之前看金书的感觉,错了也很难弄清楚怎么错了。春节过后19日第二次模考,之前担心200道题4个小时做不完的问题没有出现,但是结果比我想象的差,还是没有过,120分,比第一次还低了。这个时候集体学习的力量显现了出来,组长告诉我光环的一模和二模的题都来自于他发给我们的一本电子书《esi模拟题第4版》,而且里面对每道题都有非常详细地解释。组长真是好人,在整个学习期间一直坚持着给我们发信督促我们学习,并且发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资料给我们。赶快回去拿出《esi》,开始一章一章的过,真正的开窍也是从这开始的,通过作题,我才发现pmbok真是一本浓缩的精华,里面没有一句废话,而且每句话都是出题点。同时再回来看当初金书里的内容,也一下子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弄明白的东西。 3月5日三模,这次的题型和esi中的题有了很大的不同(听说是从卓越的模拟题选出来的),加上离2模只有2周时间,虽然觉得自己比从前有了飞跃,但是结果还是没过,仍旧是130分。对比周围的同学,多数都已经拿到了140或者150的成绩,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 在最后的考前20天的时间里,我是这样做的,从后往前看书,看一章书,做一章esi得题,然后再看一遍金书,作金书的题。用excel把错题都记了下来,并且注明了知识点。这阶段花了15天左右的时间。其间发生了一次事故,就是装这个excel文件的u盘丢了,丢了从人力资源到职业道德的一部分错题纪录,只好重新把金书和esi上的题做了一遍,事实证明重新做了一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整好这几章我不太熟悉,重新做题还是出了很多的错,而且又重复的错误,还有不重复的错误。 考前的5天,我请了3天的假。把那本精要小册子看了一遍,把金书和esi所有的错题看了一遍。做了一套boson的题(正确率在80%)。 3月26日考试,通知8点到,9点开考,结果9:30才开始,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友谊宾馆的一个会议室,桌子只有一尺宽,而且桌椅比例及其不适合伏案。就觉得越考越冷。真正的考题里面差不多我有30%见过原题,计算题比平时见到的要难,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都要思考一下才能找到条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职业道德的题,但是有一些看似项目收尾概念题让我比较晕,后来有人说是pmbok2004上的,因为环境不好,做题比平时慢了很多2个半小时才答完,认真检查了前一百道和做的时候有标记拿不准的题,改了10道左右,后来看网上的讨论,基本都改对了。4个小时交卷。但是没有很高兴的感觉。转入漫长的等待。虽然从考试的时候的估算来看,应该只有50道题有可能出错,但是考完了我还是没有必过的信心,后来分析,可能是靠前就是做了2遍金书和esi的题,到最后已经很少出错,所以不太适应真正考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题拿不准的感觉。 最后总结: 虽然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但是感觉前两个月都虚度了。要是早点踏实下来认真看esi和金书可能会更有效果。 建议e文不是很好的同学不用通读英文版的pmbok,但是对于做错的题的知识点要看看原文。 买一本项目管理的参考书,《it项目管理》或者《项目管理新视角》。毕竟pmbok只是一本纲要,要理解才能做题。但不用多买,一本就够了。不用通读,在pmbok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使用。 最后的考题没有esi那么多的情景题。而且有一个情景出3,4道题的情况。 金书真的是应试宝典。很多的题都在考试中出现。 esi是一本让你考试入门的书。 boson的题我就做了一套,考试中没有见到原题,但是里面对每道题的解释很好,建议有余力的同学做一做。 至于现代卓越的题,我基本没有看,不过从考试来讲见到了几道和三模中类似的题,应该是现在卓越的吧。 最后,小组学习很重要,我们小组虽然没有组织什么学习活动(有的小组很疯狂,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学习活动),但是至少可以交流考试心得,互相激励。 考试的时候带一块好一点的橡皮,答题纸太光滑,一般橡皮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浪费了我很多的时间。 终于写完了,考试就是一种经历,没有值和不值得换算。但是,我们必须思考,到手的证书,应该如何利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