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除了国家之外,还要感谢徐老师、欣旋以及为我批改单元测试、模拟题的各位老师。 下面说下我对PMP考试的看法以及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这是经验教训总结,归纳在组织过程资产中,大家需要时请参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每次模拟考、单元考都远远高于及格分,并准备在正式考中拿5P,那么请关掉这个网页)。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说说我的情况,由于平时工作是项目经理,因此从来没有把这个考试放在心上,以近十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一定能过。结果单元测试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按照经验做的单元测试从未及格过。 短短几节课过去后,我意识到情况已经脱离了控制。于是开始亡羊补牢,在模拟考前开始看讲义,希望在模拟考中得到真实水平的体现。结果显而易见,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得到了更大的打击,两次模拟考距及格下限还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由于当初规划时已经考虑到该风险,因此报的人广班课时结束后,距离正式考还有三周,这三周便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徐老师给出了专家判断:模拟考100分以下的同学,每天看讲义、做习题两小时,考试就能过。这个判断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于是我重新规划了复习计划。 根据墨菲定律,最坏的结果,一定会发生。不得不说,一个人最博学的时候就是参加高。。。考的时候,工作的十年早已让我不再适应寒窗苦读的生活。所有复习的内容,第二天妥妥的只能想起十分之一,做了习题集,正确率在1/2-1/3之间。 痛定思痛,我不得不重新规划了我的复习计划,由于只有最后一周七天复习(周天至下周五复习,周六考试),时间显得尤为宝贵。但是不巧的是,家里装修耽误了一个双休,只看了前三章的输入输出。工作日要加班,每天到家吃完饭,晚上9-10点开始看书,到周四凌晨1点。可交付成果是:PMBOK第1-5章输入输出背出90%,课堂上划的重点背出95%以上。这样的进度已经完全让我处于一种近乎绝望的状态。 于是我再次改变了计划:通过两次模拟题来学习。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赌博,赌的是考试内容一定在模拟考试范围中。 模拟考试一共两次,每次200题,一分钟看一题的话需要3小时20分钟。晚上九点开始看,都要凌晨才能看完,这可能么?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周六凌晨两点,在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我只是看完了模拟一的200题和模拟二的70题。看完的意思是,看到题目,能背出答案,同时也知道为什么选该答案。于是我就用这样的状态去考试了,侥幸以2P3M通过(执行、监控是P,启动、规划、收尾是M)。 好了,感谢你能读到这里,其实上面的内容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就是我的考前悲惨史,典型的反面教材。 接着我要说的是考后总结的一些想法: 1. 上课前必须预习,内容不需要全部吃透,但是要知道会讲些什么,这些内容是怎么串起来的。 2. 上课后必须复习,复习过的内容能记得很牢,千万不要找借口推时间,只有刚上完课的那天晚上复习才是最有效果的。 3. 重视单元考,不及格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在课后看一下题目(无论对错),并知道考的是哪个知识点(这个至关重要,只有知道考哪个知识点才知道按什么标准去选择答案,风险和变更容易搞混就是这个道理)。 4. 重视模拟考,不要觉得这和单元考一样,这是检验知识水平最好的工具,两次模拟考都及格能减轻很大的心理负担。 5. 时不时上一下班级QQ群,可以不说话,但是要看下群文件,特别是最后几天的每日重点,内容不多,但很精辟,对照着讲义很容易就能背下来。 6. 我纠结了很久要不要把这点说出来,讲义上的输入输出实在太难背了,最好能有一个把所有输入输出串起来的表,这样背起来能省力很多,希望徐老师总结一下,加到讲义里。 7. 计算题,这个不用说,必须全对,方法也很简单,背大部分,偶尔一两个公式背不出的,进教室前突击下,然后等开考了立马默写在草稿纸上。 8. 做题范围,如果只是要及格,那么完全没必要去做额外的题目(我的习题集只做到第三章,大约30题),吃透模拟题、单元题,看讲义,足够了。如果说要额外看的,就是群里的重点和自己找个适合背的输入输出图。 9. 学会舍弃,如果最后复习时间来不及了,那么可以考虑放下一部分内容,确保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出纰漏,贪多不烂; 10. 这个也要重点讲下,这次仁士考试环境很差,外面就是个工地,在装修,然后时不时有同学内急上厕所,监考老师会在走廊里大声交流,最后还拉了大约半小时防空警报,如果有对环境比较挑剔的同学,记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1. 徐老师讲课很生动,比喻很恰当,但咱们不要觉得完全是在听笑话,听过就算了。咱们是要知道为什么这么比喻,抓住要点。 12. 切记,不要经验主义,如果只是为了通过考试,那么只要看重点、做习题。而不是把工作中的经验应用到习题上去选择答案,考试时抛弃自己工作时得到的经验,否则很容易错。(如果为了自我实现需要去尝试的,也欢迎分享经验) 13. 不开发。。票,考试费3000元,培训费3500元。学习、备考时间两个月,这些都是压力,合理考虑自己情况,安排考前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这里还是要说句题外话,不止一个人说了,最后一周的效率最高,吾深以为然,但是千万不要觉得只要复习最后一周就够了,平时积累必不可少) 以上。 感谢收看。 祝大家考试都能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