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挺进14纳米 Intel的Atom手机/平板战略

发布者:佚名 来源:搜狐网 点击: 发表日期:2012-10-16 关闭

  向14纳米工艺奋进 Intel的移动SoC

  处理器竞争的中心,已经不是面向pc平台的处理器,而是转向了移动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Intel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急速地强化移动SoC(System on a Chip)。也就是想要把握住迟到加入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市场,在上面使一下劲。借助32nm制程的「Medfield」「Clover Trail」系,加紧脚步向22nm,14nm制程移行,用以对抗竞争对手的移动SoC。

  大体的路线是这样的:从面向平版电脑,这次发布的32nm制程基于「Cloverview SOC」的Clover Trail平台,到明年(2013年)22nm制程基于「Valleyview2 SoC」的「Bay Trail」。继而是2014年,向14nm「Airmont」core base移行。

  面向智能手机的平台方面:在现在Medfield的基础上,加上基于从32nm的Cloverview派生出来的Cloverview+ 的「Clover Trail+」平台。虽然实质上可以看出是同die(半导体本体)制品,但Clover Trail是对应Windows 8,Clover Trail+聚焦于Android,这样分化的。另外,在低成本智能手机平台上,投入32nm制程基于「Royston SoC」的「Gilligan's Island」平台。另外,明年(2013年)投入22nm制程的Silvermont核心的,基于「Tangier SoC」的「Merrifield」平台。

  Intel如果能用这个行进速度推行起Atom SoC的话,基本上Intel的竞争力就算是稳固了。当然了,这只是性能,功耗,芯片成本部分。软件环境系统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不过整顿好竞争的立足点这是必须的。

  受平板体积限制而勉强控制的Medfield die尺寸

  当然,仅从Roadmap上看,无法知道在20美元左右价位以下的SoC世界,Intel的SoC是否有竞争力,在成本方面是否有优势,以及核心数与电力方面,是否真的可以跟ARM系SoC进行竞争。在以上要素的基础上,有必要探讨die size(半导体本体的面积),核心,系统架构等。

  Medfield的die面积,如以上幻灯片,在上月的IDF正式发表:64平方mm。晶体管数量为4 亿3200万。然而上面那张幻灯片上的die照片内侧被模糊化,不想让人看到Unit的构成。

  尽管如此,纵横比与从晶圆推测到的结果相近。同时也与Hot Chips时不清晰的照片基本上是相同的纵横比。因此die的纵横比差不多也就可以认为是这样照片上的样子。现在的die照片通过修复,得到以下的图。中图为32nm Medfield的Penwell,右图为过去的45nm Moorestown的Lincroft。左图为32nm 的Atom SoC试做芯片「Rosepoint」,面积为83平方mm。

  就如所看到的,45nm版与中央Penwell推定途中,由于CPU核心的纵横比不同,Penwell的纵横比是否正确暂时不能确定。Rosepoint为ISSCC註:(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主办的国际电子电路研讨会]的照片因此肯定是正确的。但是Rosepoint上作为Atom核心的部分,虽然上下的宽度与 Penwell的推测图相同,左右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不管怎么说,上图得到的芯片纵横比并不可靠。但是可以估计得出面积。要说从这张图能看出什么,也就是各Unit大概的面积比。据此可以推测其他的构造,如die面积,以及22nm时的die面积。

  Atom的CPU核心为45nm制程时代。在「Bonnell」的核心上,32nm制程的核心codename为「Saltwell」。CPU核心+512KB 二级缓存的面积:45nm Bonnell为 14平方毫米左右;单独Bonnell CPU 核心为9平方mm左右。32nm Saltwell的情况:CPU核心+二级缓存几乎缩小了一半,为7平方毫米左右,CPU核心单体面积也近乎减半。也就是说,CPU核心与二级缓存上,通过制程的进步,基本可以看到面积缩小50%这样的成功。

  那么,7平方毫米程度 CPU核心+L2的面积,与ARM系CPU核心比起来又如何呢。我们来看TSMC(台积电)40nm制程的Cortex-A9。双核结构,性能优化Hard macro的情况,做到了6.7平方毫米的die面积。这是不包含缓存的,每核心+总线达到4平方毫米以下。相当于45nm的Bonnell核心一半以下的面积,但与32nm的 Intel Saltwell核心相比差别就很小了。粗略地说,32nm制程的Atom核心与40nm的Cortex-A9核心很接近。

  ARM Cortex-A9(40nm)、Bobcat(40nm)、Atom(45nm/32nm)的面积比较

  ARM Cortex-A9的Macro配置

  然而,各家的Cortex-A9的最终封装面积实际上有大有小。因此很难做出概括。电力上优化的Macro,40nm制程Cortex-A9的一个核心仅2平方毫米的程度。尽管如此,32nm制程上Intel的核心与ARM的40nm制程的确缩小了差异。

  但是ARM SoC如今在向28nm制程移行,对于28nm制程的ARM核心,Atom系核心面积再度处于劣势。Samsung 也于32nm之后向半代制程(Half-node)的28nm移行。这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Intel加快Atom SoC 向22nm制程移行的理由。

  Clover Trail的die面积是90平方毫米左右吗?

  Penwell与Lincroft两芯片都是60平方毫米左右,die面积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但是 Lincroft是需要搭配南桥芯片 (I/O Hub chip)的,与南桥「Langwell」两个芯片构成。相比之下,Penwell将南桥的功能整合,成为SoC(片上系统)。因此伴随着的,是 Penwell芯片被I/O pad包围着。

  Penwell受I/O pad限制,也就是由于I/O pad面积,只能使用最小面积的芯片。简单地说,将移动SoC做到Penwell以下die面积在成本控制上很难。

  其次,试着将上个月IDF上公开的Clover Trail的die照片向假想Medfield的die缩小,调和。由此得到的Clover Trail与Medfield比较,得到以下的图。根据图推定,Clover Trail的die尺寸约90平方毫米左右。

  Medfield与Clover Trail的die

  Clover Trail基本上是将成为Medfield上位兼容的SoC。Intel原图的Unit区分实际上很大程度并不严谨。但是在構成IP Unit中,有可能增大核心面积,除了CPU核心,GPU核心以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也由此可见GPU核心的体积不小。

  仅从die推定图上来看,Medfield到Clover Trail,GPU核心体积增长了一倍以上。Intel由于被平板事业者传言Medfield将搭配PowerVR SGX540、Clover Trail搭配PowerVR SGX544MP2,整合了GPU因此将会大核心化。从SGX540到SGX544MP2,不仅GPU核心数增加一倍,GPU核心内部运算单元也提升了一倍。总共Unit数与纯计算算能力在同频率下提升至4倍。

  与ARM系移动SoC相比同样面积die下核心数较少

  那么,Penwell的1 CPU核心+1 GPU核心,总计64平方毫米。Cloverview的2 CPU核心+2 GPU核心约90平方毫米。如此的Intel SoC核心面积与别家的ARM SoC比起来,究竟怎么样呢?

  同样在32nm节点对比,2 CPU核心+2 GPU核心,Apple A5的32nm版为不到70平方毫米,比Medfield/Penwell稍微大一点。制造A5的三星制造出的核心比其他代工厂要大一些。这样对比下来,Intel Atom SoC就与两倍核心的ARM SoC处于同一die尺寸水平下。也就是说Cortex-A9 双核的OMAP4在45nm制程下尺寸在70平方毫米以下。相比而言,Intel SoC与上代ARM SoC在die面积上处于同一水准。然而换算成每个线程的性能,相对于Cortex-A9,Intel SoC是占优的。

  Clover Trail/Cloverview的die面积与iPhone 5的Apple A6相近。A6为2CPU核心搭配3 GPU核心。这样一来,Cloverview+与A6的相差缩小了。但是Apple A6的CPU核心比Cortex-A9体积要大不少,单线程的scalar性能要高。因此即使这样对比,也不能说Intel有利。若是和Cortex-A9相比,40nm制程的Tegra 3共计搭载了5个Cortex-A9核心,81.9平方毫米,比起Cloverview来说,die还是要小。

  我们还没有谈到ARM SoC 的28nm制程时代。28nm制程时代,由于die的面积更小,届时对于Intel来说,单纯的核心数量上比较不利。另外Cortex-A15也好Krait Class的CPU核心也好,当它们成为主流时,在CPU的单核性能上Intel的优越性愈发地减弱直至消失。相反,在CPU核心面积上,Intel与ARM的差距逐渐变小。尤其是Intel从22nm的Sivermont开始使用新的微架购,有可能再度使用大核心。

  通过缩小制程使得微架构进化

  当然了,Intel可以通过将核心大型化,多核心化来进行应对。实际上,Apple就是通过大核心达到高性能的。换句话说,Apple为了自己能提供最终制品,可以根据制品整体进行协调,但Intel无法这么做。

  另外,Intel的整体价格/成本结构方面上也是不理想的。怎么说呢,如下图,Clover Trail(Cloverview)的die面积已经大到入门PC处理器的程度了。从Intel的角度看,一旦移动SoC的面积达到Apple A5X Class,同样大小的芯片如果是PC处理器的话,要卖100美元以上,面向手机与平板得化只是20美元程度,产生了不平衡。

  但是,22nm制程的SoC要是Intel在2013年投入的话就不一样了。即便是pad limit相同,I/O pad内测的CPU核心与GPU核心增大也是可以的。Intel在从45nm向32nm更替时CPU核心面积可以缩减一半。如果32nm→22nm也能达到同样的程度(缩减一半)的话,100平方毫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可以计算出能够承载4个CPU核心。GPU核心也同样可以承载4个。

  尤其是在22nm制程中Intel改变了CPU核心与GPU核心的微架构。CPU核心变为Silvermont,单线程性能提高。GPU核心变为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PowerVR 6系列。虽然不论是CPU核心还是GPU核心都变大了,但同时性能也提高了。算是折衷的选择吧。

  不管怎么说,进入22nm制程,Intel移动SoC的竞争力提高了。相对28nm制程的ARM SoC来说是有利的。在die面积上也能维持相当的竞争。如果能在移行14nm制程之后拉开距离,对于依赖代工厂制程技术的ARM SoC,可以说将会产生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发 表 评 论 相 关 信 息
姓名: 邮箱:
内容:
全部评论
  • Intel 手机完成了“刷存在感”
  • Intel提出“零能耗计算”畅想
  • OSAC专访李彦:OpenStack是Intel重中之重
  • Intel用聪明人来吸引聪明人
  • 平板电脑:Wintel战苹果还是谷歌?
  • Intel和NVIDIA进军低端智能手机市场
  •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ChinaRDM.COM 研发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